酉阳县文明实践所 /
桃花源街道 钟多街道 龙潭镇 麻旺镇 酉酬镇 大溪镇 兴隆镇 黑水镇 丁市镇 龚滩镇 李溪镇 泔溪镇 酉水河镇 苍岭镇 小河镇 板溪镇 涂市镇 铜鼓镇 五福镇 万木镇 南腰界镇 可大乡 偏柏乡 木叶乡 毛坝乡 花田乡 后坪乡 天馆乡 宜居乡 两罾乡 板桥乡 官清乡 车田乡 腴地乡 清泉乡 庙溪乡 浪坪乡 双泉乡 楠木乡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实践动态 > 正文

修民宿 种油茶 卖苗绣——重庆酉阳车田乡走出农旅融合脱贫之路

发布日期:2021-02-06 09:51 来源:重庆日报
摘要:在天龙山海拔860米处的车田村七组桐麻台,几栋“桃源人家”乡村民宿已基本完成修建,庭院外错落有致的木桌、花台、石阶与房屋俨然融为一体,四周围绕着数十株金丝楠木、桐麻、红水树等古树,让这里充满着浓郁的古朴韵味。

1月28日,酉阳县车田乡,村民田维成在茶籽油厂干活。(视觉重庆记者 万难 摄)

1月28日,酉阳县车田乡,村民正在苗绣扶贫车间里绣制作品。(视觉重庆记者 万难 摄)

1月2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车田乡雨后初霁。

在天龙山海拔860米处的车田村七组桐麻台,几栋“桃源人家”乡村民宿已基本完成修建,庭院外错落有致的木桌、花台、石阶与房屋俨然融为一体,四周围绕着数十株金丝楠木、桐麻、红水树等古树,让这里充满着浓郁的古朴韵味。

71岁的吴艮武靠在木椅上,笑着对记者说:“以前这里是一片泥巴地,交通又不方便,实在没想到还能搞起乡村旅游。现在一到旅游旺季,来车田乡看油茶、赏苗绣、住民宿的游客多得很。”

以前的车田乡交通基础设施差,长期以来村民们都没有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4年,全乡4个行政村共识别出3个贫困村、建卡贫困户625户2797人,贫困发生率为24.13%。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车田乡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桐麻台、猫头坝、苗营、文家院子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乡村旅游,流转村民土地打造万亩油茶基地,建设苗绣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脱贫之路。如今,车田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打造民宿品牌发展乡村旅游

桐麻台是一个原生态的土家古村落,寨子前后古树众多,不少还是珍贵的金丝楠木。

过去,村民的猪圈、牛圈修在家门口,大家一说起桐麻台,印象就是脏乱差。“过去在桐麻台,随处可见牲畜的粪便,气味难闻,走路都下不去脚。”吴艮武拿起茶杯说,“以前这里灰土朝天,茶杯上都是灰尘,拿在手里就会印上五根手指印。”

脱贫攻坚之初,市文旅委扶贫集团成为车田乡的对口帮扶单位。帮扶干部考察发现,桐麻台具有很好的旅游开发前景。稍加修葺,桐麻台的木屋便可变为具有古韵的民宿,在泥泞的土路上铺上石阶、架上竹栅栏,就是一条别具风光的乡间小道。

为此,市文旅委扶贫集团与车田乡政府将桐麻台列入车田乡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桃源人家”民宿品牌。

但是,当听说自家的圈舍要被拆除,桐麻台的村民们不乐意了。大家纷纷表示,宁愿喂猪,也不愿改造房屋修民宿。

吴艮武是车田村七组组长,得知桐麻台要发展乡村旅游,这位老人干劲十足。“为帮助车田乡打造4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市文旅委扶贫集团每年会拿出1000万帮扶资金,桐麻台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我们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啊。”吴艮武努力劝说村民们。

然而,吴艮武的两个弟弟却反对他发展“桃源人家”民宿。由于吴艮武家的祖坟离房屋不远,修葺房屋发展民宿,祖坟就要迁移到其他地方。“你为了盖新房子,把祖上的风水都破坏了,以后我们的子孙都没有好运。”两个弟弟说什么也不答应,为此三兄弟吵了好几回。

“莫非你们想子孙后代也养一辈子猪吗?”不顾两个弟弟的反对,2018年7月,在市文旅委扶贫集团和车田乡政府的帮助下,吴艮武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桃源人家”民宿。“第一年我就收入1万多元,发展乡村旅游真的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吴艮武说。

吴艮武的故事只是车田乡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依托天龙山、后河峡谷、黄坝森林等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保存完好的传统土家村落资源,目前车田乡共打造233家“桃源人家”品牌民宿,其中贫困户65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发展油茶产业带动村民增收

车田乡拥有上百年的油茶种植史,但长期以来处于小打小闹的散户种植阶段,多数村民主要依靠种植“三大坨”(玉米、土豆、红苕)为生,经济效益低下。

脱贫攻坚短期靠政策,长期靠产业。油茶结出的果子可用于榨油,榨出的茶油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脱贫攻坚之初,车田乡将油茶作为主导产业,而怎样让散种的油茶变成上规模的产业,是乡政府面临的一大考验。

有一次,车田乡干部在酉阳可大乡考察时,发现当地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极大地调动了村民们的积极性,仅在当地吴家村一个村就发展了5000亩油茶。车田乡决定效仿该模式,引入酉州实业集团,采取相同模式壮大车田乡的油茶产业。

然而,当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宣传时,村民们的态度却不冷不热。原来,之前车田乡就已经引进过一家农业公司,由村民免费将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油茶,公司管护3年后,再交由村民自己种植。然而,油茶产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没到两年,公司老板就“跑路”了,好多村民又将茶树砍掉,重新改种“三大坨”。

乡干部告诉村民们,这一次是酉州实业集团以资金入股,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资产入股,组建基地合伙种植油茶。在产生效益前,为保障大家的利益,公司每年给予固定的保底分红;产生效益后,所得收益再按照公司、农户、村集体经济6∶3∶1的比例进行分配。为了便于村民们理解,乡干部算了笔账:“盛产期后,每亩油茶的收益在4000元左右,按照30%给大家分红,每亩地最少也能分1200元,比种植‘三大坨’划算多了。”

听到这里,村民们的想法开始发生转变。经过协商,车田乡在车田村、小寨村、清明村打造了车田乡油茶示范基地。“我流转了35亩土地入股油茶基地,平时就在油茶基地里务工,还在家里养了8头牛和3头猪。”付绍兵是清明村四组村民,靠着在油茶基地务工和发展养殖业,去年收入8万余元,成功脱贫。

脱贫攻坚以来,车田乡已新建1万亩油茶基地,全乡油茶在地面积达2.5万亩。其中,仅在小寨村就发展油茶5360亩,管护野生油茶1万亩,带动农户1013户增收,其中贫困户244户,低保户96户。

“油茶‘花果并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下一步,乡里还将打造油茶公园,做好农旅融合的第一步。”车田乡宣传委员鞠照说。

扶贫车间里绣出脱贫新生活

在小寨村一组“酉州苗绣”非遗工坊扶贫车间院坝内,“绣娘”耿宝华正飞针走线。在她的勾勒下,绣布上的奔牛图案栩栩如生。“靠着这门手艺,我现在一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耿宝华说。

耿宝华是黄坝村二组村民,由于家中公婆患有关节炎,同时还有两个孩子要管,耿宝华一直在家照料家人,全家的收入只能依靠丈夫一人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4年,耿宝华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脱贫攻坚以来,当地政府组织周边留守妇女、贫困群众参加由非遗传承人指导的苗绣培训,帮助他们初步掌握非遗项目“酉州苗绣”手动编织技巧,培训合格的除了可在“酉州苗绣”非遗工坊扶贫车间内成为“绣娘”,还可以灵活在家当“织女”利用闲暇时间绣制作品。

绣出的产品怎样卖出?苗绣扶贫车间采用订单模式,企业与客户签订单,按绣工技能划分一、二、三和初级工,分派订单,对绣工统一发放材料、成品回收、收入结算。

2019年,耿宝华完成苗绣培训,成为“酉州苗绣”非遗工坊扶贫车间的正式员工。“以前家里的钱全用在孩子和老人身上,自己舍不得买一件衣服。现在我一年收入能有2万多元,每个季度都会为自己和家人添置几件新衣。”2020年,耿宝华一家成功摘掉贫困户帽子。

目前,“酉州苗绣”非遗工坊扶贫车间已培训近400人,有固定在职员工30余名,带动贫困户、低保户、残疾人约300名脱贫增收。

(记者 苏畅)

(稿件原载于2021年02月06日《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