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中心记者白凤英 实习生彭湘
日前,在毛坝乡秀水村2组的河岸边,蓝天白云下,一排排鱼池里,密密麻麻的鱼儿时而露出水面,时而进入水中。鱼池旁边,办公室、仓库房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这是秀水村2组村民白兆辉回乡发展的冷水鱼养殖基地。今年,他养殖的鲟鱼即将上市,这不仅为他自己带来丰厚的收入,还带动了张洪海、刑宗华等多户村民务工。
今年52岁的白兆辉是毛坝乡秀水村2组人,年轻时,为了走出秀水这山沟沟,他便外出拼搏,后来自己创业,从事过餐饮、装修等行业。
秀水村虽然属于毛坝乡,但距离毛坝集镇还有20多公里的路程,且公路窄而陡峭,需要翻过几座山才能到达。近年来,随着毛坝集镇至秀水村公路的硬化,秀水的发展越来越好,于是,白兆辉便萌生了利用细沙河优质的河水发展冷水鱼的想法。
说干就干,2019年,白兆辉处理好自己的装修公司,带着多年积蓄回到家乡,在家人的支持下建设渔场。经过3年的努力,一个占地10多亩的规范养鱼池建设成功。2022年,白兆辉成立了重庆昊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湖北买来30万尾虹鳟鱼和中华鲟鱼苗养殖。
“已经投入了1000多万元。”白兆辉告诉记者,在养殖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尤其是技术上的问题。他请来了经验丰富的专家实地勘察,通过专家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功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白兆辉介绍,为了提高养殖效果,他在渔场配备了增氧机、投饵器、智能监控设备等机器。同时,以8000元一个月的工资从黑龙江聘请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渔场技术,以每月2500元至4000元的工资,聘请了附近村民黄珍云、田应胜、张洪海、刑宗华等人负责煮饭和渔场饲养管理等工作。
“渔场让我在家门口有了一份稳定工作,每个月的固定工资有4000元左右,主要负责管理渔场内外事务,包括养殖、管护等工作。”今年53岁的田应胜告诉记者,他是秀水村1组村民,从白兆辉开始养鱼起,他就到渔场务工。
“今年预计能出30多万斤鲟鱼,虹鳟鱼要等到明年才可出售。”白兆辉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不少客户预定鲟鱼,按目前的市场批发价18元一斤算,今年预计产值500万元至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