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县文明实践所 /
桃花源街道 钟多街道 龙潭镇 麻旺镇 酉酬镇 大溪镇 兴隆镇 黑水镇 丁市镇 龚滩镇 李溪镇 泔溪镇 酉水河镇 苍岭镇 小河镇 板溪镇 涂市镇 铜鼓镇 五福镇 万木镇 南腰界镇 可大乡 偏柏乡 木叶乡 毛坝乡 花田乡 后坪乡 天馆乡 宜居乡 两罾乡 板桥乡 官清乡 车田乡 腴地乡 清泉乡 庙溪乡 浪坪乡 双泉乡 楠木乡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实践动态 > 正文

“乡”遇青春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学子赴酉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3-08-23 10:20 来源:酉阳新闻网



7月27日至7月31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十余名师生到板溪镇红溪村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探访非遗文化等,引导大学生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承担责任、发挥作用。

乡遇·榜样模范里的奋进

“青年人要实实在在走进田间地头,真真正正深入百姓内心!”在板溪镇商会会议室,板溪镇商会负责人冉茂林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成立志愿服务队,以及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村民脱贫的故事。2020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的杨向华,讲述了他带领村民发展电商的心路历程和产业振兴发展的理念。返乡创业的90后研究生杨成,向成员们讲述了自己在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挑战自我的创业经历。板溪镇山羊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兰泉以《青年与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作了一堂乡间思政课,他寄语同学们要真正做到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通·同音同心间的热切

“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绘中华!”稚嫩的童声从青少年活动中心传出,带着希冀,也带着热切。在板溪镇党群活动中心、村民院墙下、乡间小路上,团队成员们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从农作物的收成等日常话题引申到普通话的学习相关话题,了解当地的普通话普及情况。

师生们还开展了童心课堂、红岩故事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典”润中华等“推普+文化传承”等活动,组织开展普及普通话知识讲座,向村民们普及普通话的相关知识,并介绍日常生活中练习普通话的方法,以生动的形式将方言转化成普通话,激发中老年人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大家还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儿童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海报绘画、帆布包绘画活动,在村委会开展推普小课堂,通过识字、诗歌朗诵、读绕口令、分享红色故事等活动,带领小朋友学习普通话的正确发音,教他们日常生活中易读错写错的汉字。

逐梦·何家岩村的感悟

“我们都要从何家岩的发展建设中汲取乡村振兴的前进力量!”7月29日,以“突围共富乡村”为主题的首届乡村振兴大会在酉阳开幕。为探寻花田乡何家岩村共富乡村试点示范的发展经验,团队前往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花田乡何家岩实地调研,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感悟乡村振兴的力量。

成员们走进何家岩村史馆,感悟花田乡以建设村史馆的方式,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乡村文化,以文化传承凝聚奋进力量,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乡约·烈士丰碑下的信仰

“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奋进之姿!”走进革命先烈赵世炎故里,成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赵世炎烈士波澜壮阔的一生,追寻伟人足迹,赓续革命精神。

在赵世炎烈士陈列馆,成员们重温入党誓词。一件件英勇的革命事迹,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面,无不显示出革命先烈赵世炎灼热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忘我的砥砺奋斗。团队成员还在赵世炎故居前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宣讲活动。

逐梦·非遗文化里的传承

“把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发展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在花田苗绣非遗工坊,几十名村民身着民族服饰,专注地绣制苗绣。苗绣非遗传承人陈国桃和她的苗绣工坊,累计培训8600余名乡村妇女,带动2700余名乡村留守妇女“绣”出致富密码。

在苗绣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了解了苗绣的发展历程与独特技艺,并用苗绣技艺绣出实践团队名称的字样。在针线的穿梭刺绣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激发了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成员们还一同学习土家族传统民歌《木叶情歌》,在委婉脆亮的歌声里,感受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共筑·支部共建里的初心

“把‘强国有我新征程’的青春好文章写在重庆大地上。”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促使学校教学、人才培养与县域发展需求相结合,形成校地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7月28日,团队与板溪镇红溪村村委会举行校地党建结对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基地签约授牌仪式。

此外,团队还实地调研了红溪村叠石花谷的旅游发展现状,拍摄红溪村旅游宣传片,调研“酉阳800”区域公用品牌产业,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采用“共筑+”模式,聚焦乡村组织振兴、生态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五大要素,有机融入红色基因传承、理论普及宣讲、文化传承发展、就业创业实践、基层志愿服务等内容,让大学生们在深入调研中,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良好精神面貌,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一致好评。(杜彦臻)